記者: 陳麗妤/金沙報導。
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、縣長楊鎮浯昨前往大洋區域性一般廢棄物掩埋場,在環保局導覽解說下,了解目前海廢保麗龍處理過程。(陳麗妤攝)
金門海漂廢棄保麗龍處理再升級,成為全國第一個將海廢保麗龍標售縣巿。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、縣長楊鎮浯昨前往大洋區域性一般廢棄物掩埋場,實勘海廢保麗龍處理現況。縣長楊鎮浯指出,縣府致力於環保及環境永續發展,此舉不僅提升處理效能及處理量也節省經費,相信未來還會再精進。副署長蔡鴻德也說,海廢保麗龍經回收再利用,除了解決金門頭痛的海廢問題,經由資源循環再利用,賦予產品生命價值,才是最佳永續經營之道。
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,率領環訓所所長馬念和等一行人於昨(3月18日)起一連兩天,蒞金訪視金門縣環保設施及環境教育場所。昨日下午4時,在縣長楊鎮浯、環保局局長楊建立等人陪同下,前往大洋區域性一般廢棄物掩埋場,實勘了解海廢保麗龍處理現況及視察廚餘堆肥場營運情形。
環保局於現場簡報說明,金門縣每年受海洋廢棄保麗龍所困擾,暫置於大洋掩埋場已累積約200餘噸,過去只進不出已然成為金門一大隱憂。不過,109年經與企業接洽下,導入「海廢保麗龍減容貨櫃」,用溶劑溶解方式,將海廢保麗龍減容後運台,再透過混煉提取技術將塑膠分離。經過改質再生塑料,利用再製成鍵盤與滑鼠產品,除了解決長年來海廢保麗龍問題,並建立資源再生利用的循環經濟模式,為地區海廢保麗龍處理跨出第一步,統計109-110年共計處理25公噸海廢保麗龍。
縣長楊鎮浯表示,感謝環保署長期以來對金門在各項環保業務上之支持。眾所皆知,金門長期深受海漂垃圾以及海廢保麗龍問題所困擾。環保局率先引進保麗龍減容貨櫃,並在企業之支持下,設法改善原本處理效率及處理量之問題,引進全國第一套冷壓減容設施,除可大幅提升每年可處理的海廢保麗龍量,由原20噸提升至約100噸,可滿足目前金門海漂保麗龍量,相信未來還會持續精進。再且,經壓縮處理後之保龍容還可以標售,每年幫助縣府節省400萬左右經費,縣府會持續在環保及環境永續發展上努力。
副署長蔡鴻德也指出,環保署推動海廢標章,鼓勵有更多產品問世,這是一個國際性的標章,代表台灣在海廢資源處理再利用之成果,鼓勵業者也努力達標取得海廢標章。同時,讓資源回收再利用,將海洋廢棄物再生成產品,除了能解決金門頭痛的海漂廢棄物問題,並賦予產品生命價值,讓物品循環再利用,才是最佳永續經營之道。
環保局也說明,自103年起金門國家公園通過環境教育場所認證後,金門縣尚義環保公園、金門縣水產試驗所、金門縣石蚵產業文化館及金門植物園等4處也通過認證。副署長蔡鴻德此行也率隊至各環境教育場所訪視,各環境教育場所紛紛展示特色,充分展現金門縣推動環境教育的成果。